港珠澳大橋立項于2009年,投入超過1100億港幣,嚴重超支800億港元。
因此,如何回收成本成為港珠澳大橋不得不考慮的首要問題。
所以對于港珠澳大橋的維護來說,車流量至關重要。
早在2005年,大陸、香港和澳門政府曾委托顧問機構預測,港珠澳大橋初期日均車流量約10000車次左右。
在當年三地政府立項港珠澳大橋的目的是開放兩地雙向行車,即加大發(fā)放粵澳、粵港兩地車牌的配額數(shù)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立項后香港政府“臨陣退縮”,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治安問題、交通問題,需要考慮香港可以承受的容量,再決定是否增加粵港兩地車牌配額。
如果香港不愿意就粵港兩地車牌放寬政策,預測的大橋初期日均車流量將更難實現(xiàn)。
港珠澳大橋的“回本期”將會大大延長。
因為同樣的原因,“粵車入港”的方案也給無限期擱置。
自駕游單次配額自2012年實施以來,情況一直不理想,平均每年只有3000多個申請,僅占總配額的10%左右。
另外,當年港珠澳大橋立項的時候,尚未考慮當時仍在規(guī)劃階段的深中通道,以及深茂鐵路對大橋的分流影響。
香港特區(qū)政府對交通基建的預期過于樂觀,2007年開始通車的深圳西部通道,至今日均車流量只有10000多車次,僅為當年預計的六分之一。
迫于工程超額預算、各大交通線路分流等壓力,香港特區(qū)政府很有可能會放寬粵港兩地車牌配額數(shù),屆時辦理時間將會變短、辦理條件將會降低、辦理流程將會更加快捷。